我是一名彝族传统服饰从业者,这几年专注于彝族传统羊毛织物、刺绣和古法印染技艺的深度挖掘和信息整理。
关于蒉染
关于蒉染,我问过许多老人,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,反正就是这么一代一代的传下来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工业的进步,化学染料的更迭,种植天然蒉蓝的范围逐渐缩小。到了我们这一代,全州仅剩布拖县极少家庭妇女在种植蒉蓝,而且仅用于自用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群体还在逐年减少。
蒉染(彝语说:蒉火)的制作过程神秘且繁琐,从种植到收割再到制作靛土要近一年的时间才进入染色阶段,传统染色除了对季节、环境、温度、氧化、周期有要求,还有很多禁忌,彝族人讲究万物有灵,要保证染色效果,每一个手艺人必须严格执行。这给我们的考察增加了不少难度。所以这不仅是项工艺,更是一种民族文化。
比起化学染料,蓝染无论在上色效果还是固色程度上都无优势,但随着化学产品污染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,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天然蓼蓝所具备的质感,蓝染后的布料会更结实耐磨,来自蓝草的天然色素自然且层次丰富,随着时间落色的特性还有防紫外线、驱虫的功能越来越受消费者追捧。
“
民艺在今天,不应是与时代断裂的过时之物。我们应该将其转化成一种活态的资源,盘活民艺不应只局限于对“民艺”的传承和保护,更多的是顺应时代发展去释放民艺自身的活力。
”
“
2018年我在老家喜德县东河乡承包土地,带领当地村民成立了合作社,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凉山蒉大面积种植示范基地,第一期试验种植的蒉叶已完成采收,接下来将开始制靛土和蓝染的技能培训。同时正在与我的团队阿羊地影业创立旗下服饰品牌【一物】,力求建立良好设计团队,用新思维在传统织、染、绣手工艺跟现代工业间找到平衡点,积极配合市场需求,把产品变成商品,创造经济价值,用这样一种模式让彝族手工艺健康有序的发展。
”
//
藏于深山的彝族古法蓝染终将何去何从?
//
//
千年彝蓝 遗世而独立。
//
//
我为彝蓝发声,我是米金红
//
END
图文丨凉山州妇联
原标题:《什么是彝族蒉染让她告诉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