坑边闲话:在内网中我们一般使用 DHCP 对设备进行地址分发、网关分配、DNS Server 分配。其中,地址是最常用的。虽然 IP 地址可以通过本地的 DNS 服务解决,但是能有规律地对设备进行静态地址分发却是一个很有用的功能。
1. 为什么要对 IP 地址这么重视?·
面对标题中的问题,很多网络老手可能都觉得没有意义,因为 DHCP 的出现就是为了解放网络管理员。但是这并不代表 DHCP 就是最好的。对于某些设备,我们既希望它能有一个固定的 IP 地址,同时又能够保持一定的自动化。
保持固定 IP 地址,就能在不知晓主机名的时候推断出设备类型,也能快速推断出有哪些未授权设备被分发了地址。
当移动设备漫游到其他网络的时候,使用同一套地址分配策略,也能给机器分配合适的主机名。
1.1 网段选择·
为了保证最高的自由度,我们选择在内网里使用 10.0.0.0/8 的内网段。假设该网段按照点分十进制表达为 10.a.b.c/8,则
使用 a 字段表明位置,如实验室、国外的实验室、宿舍、家等
使用 b 字段表明机器,如 r740-rack,z690-desktop,x1e-laptop 等,主机名的选择也颇有意义
第一个字段,如 r740 和 z690 表示平台名称,对于笔者而言,同型号或者同芯片组的机器一般只有一台,所以使用品牌机的型号和组装机的芯片组表征机器比较合适;
第二个字段,使用机器外形进行表征
laptop 代表笔记本
desktop 代表台式机、塔式机
rack 代表机架式服务器
使用 c 字段表明系统类型,此类系统类型不多,占据 [1, 30] 区间即可
1 代表 Windows 系统,如 Windows Server、Windows 10
10 代表 OpenWrt 路由器
12 代表 vSphere ESXi
14 代表该机器的带外管理,如 vPro、iDrac、iLo 等
21 代表 Debian
22 代表 RedHat
23 代表 Ubuntu
24 代表 Manjaro (这是我唯一用过的 Arch 系统)
然而,还有一些 IoT 设备也需要分配地址,比如交换机管理界面、智能插座。对于数量不定的手机,管理起来也颇为麻烦。